想要一個冰糖葫蘆味的冬天
朱老大冰糖葫蘆的相關人士講,冰糖葫蘆又叫糖葫蘆,在天津又稱糖墩兒,在安徽鳳陽叫作糖球。冰糖葫蘆是中國傳統小吃,它是將野果用竹簽串成串后蘸上麥芽糖稀,糖稀遇風迅速變硬。北方冬天常見的小吃,一般用山楂串成,糖稀凍硬,吃起來又酸又甜,還很冰。
冬天成就了糖葫蘆的名聲,讓它裹一層不敗的糖衣,在北方的巷子里閃閃發亮。
焦黃色的糖殼晶瑩剔透,從較外層咬下,糖的香甜混揉了山楂的酸,滿口都是飽滿的果肉。因為天寒,糖葫蘆凍得硬硬的,嚼起來像在吃冰,所以也稱冰糖葫蘆。
多少人冬日的童年記憶中,有一串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蘆。小販緩緩騎著老舊的自行車,吆喝聲拖得老長。小孩央求著爸媽或爺爺奶奶買下,還沒吃一口,先咧嘴笑出了聲。
沒人知道開始的一串冰糖葫蘆誕生的時間,其實,它的年紀比你想象的大得多。
據說宋代紹熙年間,光宗皇帝寵愛的黃貴妃忽然厭倦飲食,御醫出馬也無濟于事。帝王著急上火,向民間張榜求醫。一個江湖郎中揭榜,開出了方子:“用冰糖與紅果(即山植)煎熬,飯前吃五至十枚,不出半月準見好。”
紅果兒和冰糖熬了漂漂亮亮的模樣,貴妃大概是吃膩了山珍海味,見到清新可愛的山楂糖,果然吃得歡快。皇帝龍顏大悅,方子也從宮廷流入民間。老百姓將這樣的果子串起來,就是冰糖葫蘆的前身。
到清代,和糖一塊下鍋煎熬的山楂果子,已經演變成先熬糖,再蘸山楂。